“陈医生,有一位外国运动员,在比赛场馆摔倒,呼吸不畅,马上要送来我们医院。”“好的,做好准备,病人到达医院后,马上送到抢救室。”半分钟后,坐在轮椅上的“外国运动员”拉和到达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抢救室,护士沈秀娟悉心询问患者情况,并协助医生查体、问诊、开检查,当班的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中华实时调取胸片结果,并告诉“运动员”拉和,“摔倒后,您左侧肋骨骨折,并导致左侧肺部发生气胸,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给你进行引流手术。不用担心,你很快可以康复。”
这几天,浙大二院、浙大邵逸夫医院进行了亚运会医疗保障人员选拔的一幕,像这样实操场景上演,考验保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病例“考题”高频出现。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考核现场设在医学模拟中心模拟急诊室。在模拟急诊室内,监护仪、抢救车等设备一应俱全,环境与真实的急诊抢救室场景无异。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虞洪告诉记者,目前按照亚组委医疗卫生部下发的任务清单,近期医院展开了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医疗保障人员选拔工作,目前已有399名通过初步选拔入选亚运会亚残运会人才库,涉及急诊、ICU、全科、心内科、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医院感染管理、精神卫生、护理等27科室,其中副高以上的高级职称145人。
“整个亚运医疗保障人员选拔可谓优中选优,希望通过这样现场模拟测评形式,力争选拔出一批综合能力俱佳的医疗保障人员,分别作为接下来的各驻场与医院亚运专区医疗保障人员的首发精英。”虞洪说。
现场扮演标准化病人的叫拉和,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研究生,他感叹:“感觉现场医护非常照顾我的情绪,送到医院时,迅速告诉我医护的名字,让我有任何不适,马上告诉他们,这点让我很安心。”而另外一位患者扮演者叫牧沙,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皮肤科的博士,他说:“医生和护士在检查时,手总是搓热的,听筒也是焐热的。”
此外,2月28日前,浙大二院已完成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事保障相关人员选拔,确保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医疗保障服务。3月1日上午,浙大二院开展了一场医疗保障人员选拔的现场场景还原模拟演练。篮球运动员膝盖受伤,现场医务人员反应速度如何?这就是评委在面试医疗保障人员的一道场景模拟考题。
记者了解到,在第十九届亚运会上,浙大二院承担着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主媒体中心等十余个亚运场馆的转诊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和任务,因此,现场进行医疗保障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必须过硬。在现场,浙大二院医务精英纷纷登场,护理人员精通礼仪规范,中英文切换流利;而医务人员则都有备而来,对于急症的处理,快速有力。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告诉记者,浙大二院本次共遴选出102位医护人员参与现场医疗保障,涵盖骨科、急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心脏血管、神经内科等科室专家,覆盖预期得到在场馆内发生的危急重症,另外还有50多位经验丰富的护理康复专家在现场进行相关保障。除此之外,医院还有447名副高及以上职称医疗人员组成的院内救治症候群专家团队随时响应,作为亚运会、亚残运会医疗保障的强力支撑。(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评论列表